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 Bill Perkins

與其死後留下大筆財富,不如在生前有計劃性地將金錢投資在各種體驗和你真正想做的事,這些體驗可以帶來回憶,提供未來的日子反覆回味。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 Bill Perkins
Photo by Christine Roy / Unsplash

這本書剛好很適合總結去年和展望今年。

書名原文為 Die with Zero,作者提倡在離開這個世界前花光你所擁有的每一分錢。與其死後留下大筆財富,不如在生前有計劃性地將金錢投資在各種體驗和你真正想做的事,這些體驗可以帶來回憶,提供未來的日子反覆回味。

總結以下幾點:

  1. 人生有限,不要一味地工作累積財富和延遲享樂,應在時間和金錢之間取得平衡。
  2. 在適當的年紀 (特別是健康的年輕時期) 去經歷各種體驗,而這些體驗可提供「記憶股息」,產生無可取代的人生回憶,最大化整體人生的滿足。
  3. 因為有些人生體驗只能在某些時間點完成,因此要「有意識地」而非依靠著慣性過生活,好好思索時間和金錢之間的取捨。
  4. 回到第一點,那究竟要累積多少財富就足夠?書中給出的數字為0.7x(一年的生存成本x剩餘的生命年數)。
  5. 0.7這個常數是根據作者經驗得出的,而剩餘的生命年數可以用平均壽命估計。存到上述的金額就可以開始讓自己支出大於收入,目標在死前花光所有的錢。
  6. 很多人可能會擔心通膨、意外、和老年醫療費用。但書中引用美國數據,年紀愈大,雖然醫療費用有增加,但整體花費是減少的,因為很多事根本沒有體力做。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都用不完存款。
  7. 遺產和捐獻要在最能發揮作用的時候給予,而這個時間點絕不會是死後。

讀後感

就華人世界的存錢價值觀和現今的FIRE概念來說,死前把財產花光無疑是顛覆的思維。但其實這只是個方向,重點是希望讀者能將金錢和時間多投資在人生的各種體驗和能為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情上。而因為最終要讓財富歸零,書中計算停止工作的時間點也和4%法則很不一樣,讀起來十分有意思!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作者年輕時薪水不高,好不容易存了一千美金後跟上司分享,沒想到上司竟然罵他存這種小錢幹嘛,他可是未來要在華爾街賺大錢的,這點小錢就讓他沾沾自喜!對比作者當時的同事,除了將積蓄花光外,還借錢到處旅遊,充實自己人生故事,讓作者很是羨慕。當然每個人珍視的事物不同,經濟狀況也不能一概而論,但後續延伸的「消費平滑化」概念也很值得深思。

回顧2023,撐過年底痛苦的科別後,目前這階段的訓練也快告一個段落。本業上的專業知識固然有所長進,但好像就是沿著既定的軌道緩慢地前進。跑步、爬山和閱讀也只是無腦延續過去的習慣,一年就這麼咻的過去了。看這本書的時候讓我想到動畫《殭屍100》,迷失在過勞工作中的主角在全世界人類變成殭屍後,獲得時間自由的他終於能一步步找出死前想做的100件事。希望自己在接下來半年的短暫停頓中,能多思考、多探索、多突破,不要依靠慣性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