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千個禮拜 - Oliver Burkeman

認清生命有限的事實,不可能完成所有想要做的事情。

人生4千個禮拜 - Oliver Burkeman
Photo by Peter Conlan / Unsplash

有別於市面上多數的時間管理書籍,這本書不教如何有效率地利用人生在世的四千週,而是要我們認清生命有限的事實,不可能完成所有想要做的事情。

效率陷阱

現代人的生活中總是充斥著一長串的待辦事項,我們給每件事安排一段時間,然後盡全力要完成每件事。當效率不佳導致事情做不完,便開始焦慮;而效率不錯時,即使事情都完成了,新的待辦事項又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我們試圖解決忙碌問題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忙。」人生就在這樣的循環中度過。

注意力即是生活

「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然而完全掌握自己的注意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們無力掌控所有自己在乎的事物,而試圖逃避自身有限性的痛苦,就是任由自己分心。

削弱分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臣服於「自己的力量有限」這件事,我們無法控制人生會發生什麼事,即使煩躁的感覺不可免,但我們可以將注意力放回眼前的現實狀態,盡人事,聽天命,有助於我們在當下這一刻免於焦慮。

具體該怎麼做

然而作者也不是要提倡老生常談的「活在當下」,因為這種心態只會讓我們更無法存在於此時此刻,因為你愈有沈浸在當下的想法,反而會讓體驗本身被掩蓋。下面兩點是我們可以嘗試的方向:

  1. 關於待辦清單

事先決定要專心做哪些事、以及要讓哪些事砸鍋。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前陣子在台大畢典的演講也有提到類似的「策略性放棄」概念。由於時間有限,必須找出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事,限制自己今天只能做這些事情,在沒有完成以前,不能加入新的待辦事項。並且臣服於這件事本身所需的時間,需要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如此你將會變得更有耐心。

  1. 關於休息

書中關於休息的討論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在這個節奏明快的社會中,休息常常成了待辦事項的一環,我們總是習慣在假日安排一些活動,似乎沒有做一些特別的事,就好像浪費了假期。然而休息不是達成其他目的的手段,休息本身即是目的。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件你喜愛但沒有終點的活動 (書中舉徒步旅行為例),當你沒有目標,就比較能單純為做而做,而不必焦慮要「善用時間」。

.

書中還有很多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想法,受限於篇幅無法一一提及。對我來說,這本書比較是觀念上的顛覆,實際上要怎麼運用在生活上,還需要更多的練習和感受。假如你也總是煩惱時間不夠用,或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這本書也許會很適合你~